|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出身豪门,升官无望,所以世家大族把持着政治特权。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材料中“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的原因主要是财力的不同,因为在宋代采取制钱谷的措施导致的,所以答案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只是反映了曹魏时期战乱多,大量的人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知所去,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推行了九品中正制,所以本题的材料实质上是在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骄恣擅权……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归纳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的原因。(8分)
材料三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后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材料四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归纳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带来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1)(8分)①历史原因:元朝相权过重,威胁皇权,导致内乱。(2分)②现实原因:(4分)A.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1分)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三司隶属中央相关部门。(1分)这样,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随之扩大。(1分)B.胡惟庸擅权极大挑战皇权。(1分)(答明初丞相擅权威胁皇权也可给分)③根本原因:相权扩大威胁皇权。(2分)
(2)(10分)①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2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分)②皇帝政务繁忙,明太祖力不从心,(2分)设置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2分)(答到殿阁大学士设置即可给分)③明中期以后出现太监乱政的现象。(2分)(虽然明清时期宦官改称太监,如答宦官专权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可以归纳历史的原因;从材料“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骄恣擅权……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可以分别归纳现实的原因两点;根本原因的归纳根据所学知识即可。
(2)“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总结影响第一点;“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总结第二点;“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总结第三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九歌》
D.《天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是现实主义的作品;B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浪漫主义的作品,作者屈原;CD项都是屈原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诗经》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商鞅变法》考点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