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③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过去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指
A.它曾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
B.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C.它曾代行全国宪法的职能
D.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3、判断题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
4、判断题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图一 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图二 周恩来与尼克松

图三 江泽民与欧盟委员拉米

图四 胡锦涛与连战
[? ]
A.图一反映中日建交
B.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图三反映中欧联合反美苏两霸
D.图四反映台海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判断题 “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战祸何时终?”这首诗可能出自
[? ]
A.抗战老兵
B.台湾老兵
C.老红军
D.老知青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