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罪恶,描写了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其中对“却不能够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的合理理解为?
A.缺少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
B.没有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深切同情和动员
C.没有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D.未能把批判黑暗现实与摧毁现存制度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是反映现实并批判现实,但是他们并没有要求摧毁现存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自由的追求。这位诗人是? (? )
A.雪莱
B.雨果
C.拜伦
D.巴尔扎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诗人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南和理想而抗争,充满r浪漫主义的气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
A.黄遵宪?
B.川端康成
C.泰戈尔?
D.普列姆昌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