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W.E.B.杜波伊斯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 B.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D.民族自决原则写进了国联盟约
2、判断题 (16分)法德是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直接关系到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感交集的地方。(见下图)
(1 )在这里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1918年和1940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件对法德两国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2分)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一战后法德关系的演变。(6分)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3)二战后,法德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对欧洲有何影响?(4分)
(4)综上,你认为法德争夺的核心是什么?从两国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一战中“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出现,背景广深,耐人寻味。下列关于这次大战背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飞速进步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B.狂热或极端的行为,只能招致矛盾的升级
C.对于这次战争的持久性,矛盾双方战前均有充分的准备
D.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国际动荡的根源
5、判断题 意大利在“一战”前是同盟国成员,而在战争爆发后却倒向协约国一边参战。意大利的这种剧烈态度变化?(?)
A.使德奥集团一开始就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B.表明意大利认识到德奥集团发动大战的非正义性
C.成为大战有利于协约国的重要转折点
D.说明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