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故B正确。A为废止缠足的运动,C为婚礼习俗变化,D为近代交通工具黄包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大陆、台湾实现真正停火是
A.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
B.两岸经济文化开始交流
C.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D.中央人民政府提出通邮、通般、通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军机处内景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从政治上看,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社会制度、组织原则方面的不同点。
(3)试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答案:(1)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社会制度:材料二是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三是社会主义制度;组织原则:材料二是三权分立,材料三是民主集中制。
(3)材料二: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法制法制历程,以及对当今的我们又和借鉴,进而总结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实质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 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未能制止美苏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成为剧烈的争吵---------。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各种非政治活动都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时好时坏。…… 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大出版社2005年1月748--749页
请回答:
(1)出现材料一中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你认为联合国为什么没能有效的制止材料三中所说的这些“危机”和“争吵”?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4)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观点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可见联合国是美国霸权的工具,结合二战后初期国际背景答出即可;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三世界的国家在联合国中的作用的转变,原因考虑60年代的背景即可;第三问结合材料只要言之合理即可;最后是对联合国作用的综合评价,既要谈到其积极也要涉及其局限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