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茅盾在他的著作《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成为商品化的受益者
D.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加快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周杰伦曾经唱道:“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现象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
A.报纸撰文介绍国产电影及其演员
B.上层人士在谈论知名导演的影片
C.电影院上演国产片《孤儿救祖记》
D.人们争先恐后观看当地电视节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43”,A、B、C三项在1943年均可能出现,而D项电视在中国试播是在1958年。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君权相对权的削弱,皇帝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原来的“三公九卿”退居外朝,而不是被废除,排除A项;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然后门下省审核政令,通过后交尚书省执行命令,排除B项。宋朝时设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权,所以C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但后来政务太多,实在管理不来,所以设立殿阁大学士,以资顾问,但大学士没有决策权,后来明成祖朱棣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内阁大臣可以帮助皇帝处理一些奏章,但只是为皇帝提出意见而已,最后决策权依然掌握在皇帝手里,排除D项。
点评:用图示的方式系统总结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及趋势,易于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革命无罪,^造**有理②发展是硬道理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新中国后发展脉络,①是发生在文革时期,②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时提出的,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④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口号,因此上述的先后顺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