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和平统一台湾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或核心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答案选A,B项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C项是“一国两制”方针确定的内容,D项在1979年即已经实现。
点评: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80年代以来,“通邮、通航、通商”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③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④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⑤2002年,“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⑥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政府,他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局部的中央集权制开始取代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的题眼在于“背景”,韩非子的生卒时间是(约前281年-前233年),而商鞅变法的时间是(约前356年-前350年),秦始皇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是公元前230年,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是秦统一后,即公元前221年以后。所以能与韩非子提出主张的时间对应的只能是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其更名为(?)
A.拜占庭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大马士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古代史,在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所以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
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
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
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
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
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
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5分)
参考答案:(1)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被用于准备战争;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降低人民生活
水平;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破坏和威胁;维护殖民统治,破坏独立。(10分)
(2)战后两极格局未被打破;美苏争霸;冷战思维占据主导地位。(5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相关的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例如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 “阻碍经济发展”等等。第(2)问结合所学即
可得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问题二: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
材料三?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正式成立,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总部大厦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3)欧盟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削弱。(4分)
(2)原因:①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②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问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同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3)影响: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6分)
本题解析:第(1)问要注意“两极格局”这一时间限制,其次抓住“力量中心”这一提示,很容易想到相关内容。(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有自身的原因,联合起来发展经济的需要;历史的原因,共同的文化遗产等;也有现实的需要,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等。(3)欧盟是现在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组织。它的建立,推动了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点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欧洲各国力量的增强,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