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2月17日,在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位人物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显然是在高度评价“两弹元勋”的科学家,依据所学可知备选项中只有钱学森是“两弹元勋”的专家,所以答案选A,B项是中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C D两项分别是中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和数学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年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时间的再认再现能力。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故选取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一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外围,一切经济活动也都是按这一逻辑来进行的。”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
A.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扩张进程
B.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
C.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观念的世界蔓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一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可以分析的出是D项正确。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在全球的扩张。A项中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材料并未体现;BC项错误,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与生活方式等材料也未体现。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但是全球化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挖掘出土的青铜器是重要的实物材料可以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和反映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所以C项说法正确符合事实和题意要求,A 项说法错误,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辉煌时期,材料中出土的青铜器不能证明B D两项观点。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墨子提倡节用,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他强调人民要「强力从事」,要农民加强生产,发展经济,提倡精耕细作,如此才能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努力营造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