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其反映的是剪辫子的事件,这些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是否剪辫子成了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做了抗日国防准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三位抗日英烈的家庭背景,都出身社会上层或富裕家 庭,可以反映出抗战时期“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从三位抗日英烈参加培训,后驾机与日寇英勇作战可以反映出“国民政府做了抗日国防准备”“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B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不能得到反映。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为天子受命于天
B.天下受命于天子”
C.“民者
D.国之本也
E.国者
F.君之本也”
G.”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
H.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I.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即否定了主权在君、君主专制的思想;B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体现了民本思想,不合题意要求;C意为君主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不合题意要求;D不对,“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言论,都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A体现了“主权在君”的思想,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中世纪时,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被轰出中世纪”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战略上遭受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淞沪会战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1937年7月底,日本占领平津后,妄图速战速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于是向华北、华东两个方向进攻,淞沪会战国民
政府粉碎了其战略企图,所以A项答案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