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该图体现了古代中国农村“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状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洋布的大量输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洋布的大量输入。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1911年的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1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③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④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解答此题注意时间“1901-1911年”,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故②应排除;“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④也应排除。故①③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实行两院制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
D.都拥有立法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英国的议会分上下两院,下议院拥有立法、财政和监督权,是议会的权力中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33年,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Gutzlaff)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简称《东西洋考》),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刊前,郭士立在一封信里表达了他的创刊目的:“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以上材料表明了
A.这份报刊专为中国公众服务,具有近代化意义
B.这份报刊标志着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开始
C.中国近代报刊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的影响
D.西方的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C不符合史实,通过 材料中“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可以得出A错误,而D符合出题者的意图,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对此有何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1)措施:发展高科技;协助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条件: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或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工业基础)。
(2)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3)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效果: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认识: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4)共同之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生产关系的调整)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发展的情况,包括美国、地国、日本经济发展状况。试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仔细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