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
参考答案:
(1)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观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表达确切
第二等
5—8分
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论点不准确,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能罗列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本题解析:
(1)第一小问实际上是简要回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第二小问主要归纳概括材料的关键句即可,比如“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最好”。 第三小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共同精神显然是人文主义。
(2)这是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如制度、精神等)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要求观点正确、辩证全面地认识问题,史实准确、史论密切结合,思路清晰,表达确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不包括?
A.细胞学说
B.进化论
C.能量守恒定律
D.电流感应现象的发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否定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瘦了。“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表现在?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描述的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左倾错误的泛滥,大跃进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苏联的背信弃义和自然灾害,导致了三年困难的产生,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①国势强盛?②成为世界中心?③对外开放?④国际影响深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唐太宗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策
中外交往概况
影?响
①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
③玄奘取经
④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③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辐射)
因此选D,②说法过于夸大。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古代雅典政治机构
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度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小题1:(1)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2分)
小题2:(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分)
小题3:(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5分)
小题4:(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不同:君主专(独)断(君主专制)(1分);集体决策(民主决策)。(1分)
小题2:(2)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1分)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1分)
影响:完善了三省六部制;(1分)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分)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分)
小题3:(3)意义: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1分)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分)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1分)
弊端:少数“成年男姓公民”的民主;“外行治国”;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任答2点,给2分)
小题4:(4)认识: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各有利弊(或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1分)不同的政治制度之间应该互相借鉴。(1分)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和雅典的民主制度。
小题1:第(1)问两种制度的“决策方式”的角度回答;
小题2:第(2)问先从材料中总结其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
小题3:第(3)问材料三说明民主制度的优点,材料四说明其弊端,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整合回答;?
小题4:第(4)问要结合前面三问的相关内容回答,不要空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