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50—60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颁布法律,要求开始废除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但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了对法律的抵抗性事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有能力保护公民的公民权
B.废除种族隔离的进程发展缓慢
C.民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D.广大黑人要求充分人权的热情高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国对外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同中国改善?关系,?调整同西欧和日本的政策,?对苏以软弱和防御为特征。?根源在于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A、C、D三项是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故选B?。
点评:多极化趋势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都比较受高考的青睐。
要注意世界眼光,从整体世界的宏大背景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力避就事论事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切入点具体、背景宏阔、含义深刻的学习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处于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已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
B.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C.苏共已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
D.苏联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遏制苏联是二战后美国的基本外交政策,1947年苏联反对马歇尔计划是因为当时正在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而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死胡同的情况下,被迫改变政策,这是苏联内部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
①政局稳定程度 ②经济实力 ③科学技术 ④军事实力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下边漫画:画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 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世界是当时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因此AB排除;结合题干中的图的阐释:表面缓和,背后握刀。这体现了二战后的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国的优势不复存在,因此D排除,C符合题意。
点评: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明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应联合起来,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