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册封原意是指“接册(文书)受封(封建)”。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给宗族妃嫔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等,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宝印一齐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这与题干的意思相符,排除A。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和亲也是一种笼络的手段,与题干相符,排除B。"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这与题干的意思相符,排除C。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这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揭露政治腐败
B.同情人民苦难
C.渴望国家统一
D.歌颂壮美山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两宋之交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两宋之交政权并立动荡,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苏轼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世卿世禄制逐渐衰微
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文大意是说:三代以上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的选拔中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的铨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现在,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因此反映了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C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