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山东省乳山市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6题)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A.理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以来,家庭结构、婚姻观念、妇女地位、服饰装扮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
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的向姊妹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学?——《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材料四?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化碟,对家庭制度的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给我们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的时代背景。(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分)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
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4分)
(4)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的批判是必
然的”?
(3分)
(5)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请回答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背景: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2分)
(2)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
;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分)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调走向丰富多彩。精神追求:从图1到图2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3到图4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4分)
(4)政治上:传统的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3分,政治、经济、思想
各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l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本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是考查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的表现。法律保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选D。ABC三项都不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文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 京至天津航线
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1920年5月8日京沪航线的北京-天津航段投入运营,是我国民航最早的航线。《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影片,于1905年7月9日开始拍摄。 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的东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