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由材料可知,瓜分姬姓晋国的是三个异姓贵族,这就打破了西周时分封的姬姓诸侯的世袭制,破坏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即打破了西周以来依靠礼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统治秩序,故A符合题意。三家分晋从破坏旧的奴隶制度来看是历史的进步,但从一个大的诸侯国分裂成三个小的诸侯国的角度来看就违背了统一的潮流,那就不是历史的进步了,故排除B。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崩溃,但并没有结束,否则就没有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了;封建制的确立标志,主要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即土地私有制是否已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三家分晋,故C项表述错误。将分封制的崩溃作为时代的划分标志不能反映出其是否主张维护分封制,排除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把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这样把社会的智力精英都囊括到自己的统治体系中来,大大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从而有效减少了他们的反叛。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选官制度中的——科举制,做好此题的关键不仅要掌握材料中材料的含义,还要熟悉科举制实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在隋唐“工商不得入仕”,而宋太宗“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甚至还“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由此可得出隋唐到宋代科举取士的条件已经在发生变化,且相对宽松,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废中书省 ②设置南书房 ③设置军机处 ④设置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置内阁,清朝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因此先后顺序是①废中书省,④设置内阁,②设置南书房,③设置军机处。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高宗年间,中书舍人李义府因故得罪当朝宰相,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欲颁布诏令,将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按照当时的制度,该诏书的颁布必须经过的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B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尚书省
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D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故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非战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