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 ]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问题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材料三: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引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引领下进行的?
(3)简述这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参考答案:
(1)城乡居民家庭收入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城市和农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生活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1980年,试办“经济特区”,形成改革开放格局;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现了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转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5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它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但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结果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因此BCD三项都不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A符合题意。
点评: 比较选择题就是把同类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要求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选项的一种型题。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方法是:首先要从题干中要求对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选出其中一个作参照物,然后以该照物所处的背景、活动(或内容)、影响等方面作可比点,与另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其次,搜寻与可比点相关的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最后,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有
[? ]
A.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B.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
C.嫦娥喜送太空客,神女搬迁截大江
D.包干责任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