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A.壬子年
B.癸丑年
C.甲寅年
D.乙卯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只有B的表述才是“三个面向”的实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诸贤,以辟佛老为一大事。以朕观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澜耳。自古帝王,如梁武帝不足道,即有禁人为僧尼道士者,未及数年,其教辄复,复则益以披猖。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五?爱因斯坦在1952年说过:“当我正在进行运算,一只小虫落在我的桌上时,我就会想,上帝多么伟大,而我们在科学上的妄自尊大是多么可怜,多么愚蠢啊!”……他说:“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在每一个真正的自然探索者身上,都有一种宗教敬畏感;因为他发现,不可能设想他是第一个想出把他的感知关联起来的极其微妙的线索。还未被暴露的知识方面,给研究者以类似于儿童试图把握大人处理事物的熟练方式时所经历的那种情感。”
——李醒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写出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政策及评价。(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5分)
(3)谈谈你对材料四、五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1)态度:不尊奉,也不反对(2分)政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3分)评价: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分)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5分,任答到五点即可)
(3)牛顿:反映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还不具备彻底改造世界的能力。(或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爱:体现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综合牛、爱:反映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文字“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说明康熙帝在对宗教采取不尊奉,也不反对的态度;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采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措施;这样处理可以起到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作用,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牛顿力学的影响,即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材料四、五反映的是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科学并未完全战胜宗教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
点评:科学与玄学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了几百年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科学开展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和压制逐渐显现其强大的力量,牛顿力学即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也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但至今科学仍未完全取代神学,科学战胜玄学仍需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有关亚太经济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 其成员国来自亚洲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
C 中国是最早加入该组织的国家之一?
D 该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曾在上海举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第一次高峰是在1958-1959年间,当时是农业领域的大跃进运动时期,高峰时浮夸风的体现(“左”倾错误的表现);第二次高峰是在1983年及以后,这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导致的;第一次低谷是在大约1959-1961年间,这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的农业产量下降(推行“左”倾错误的结果);第二次低谷是在1967-1968年间,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由于干部群众都在停产闹“革命”,所以农业产量下降,也是“左”倾错误导致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