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1991年海湾战争形势图

材料二?海湾战争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参战方 伤亡人数
| 伊拉克军队
| 美军
| 其他国家军队
|
战斗伤亡
| 非战斗伤亡
|
死亡
| 约2万人
| 148人
| 138人
| 192人
|
受伤
| 约8 万人
| 458人
| 2978人
| 318人
|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四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高科技战争的特点。(4分)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4分)
(3)材料四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电子战、信息战;战场空间的高度立体化;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4分)
(2)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反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4分)
(3)内容:反对核战争。 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2分)
(4)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2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海湾战争使大家对高科技战争有了较准确的理解,更应该对世界和平事业做一份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炮舰政策’,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美帝国主义正在纵容和利用英法的侵略,企图从中渔利。但是在今天的时代里,他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了要失败的”。周恩来给纳赛尔的这一电文评价的是
A.越南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朝鲜战争
D.第一次印巴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炮舰政策’,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说明周恩来评价的战争发生在埃及,二战后纳赛尔当选埃及总统,所以这次战争是指苏伊士运河战争,答案选B,A C D三项战争发生的场地分别是在越南,朝鲜和印度,这与材料空间特征不符。
点评: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两级格局的严重冷战对峙,苏联解体后的局部地区的激烈冲突,以及当前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益深化等阶段。从中不难发现,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此后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局部冲突难以避免,世界多股力量的对比和分化组合尚在变动之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十月):又称“十月战争”。 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定义:中东战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3分)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4分,答出4点即可。)
(2)原因: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国际势力的不断插手。(8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中东战争的定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五次中东战争简介(1948——1982)”、“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等信息,可以看出中东战争的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等;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2)依据材料中对每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及过程的叙述,可以总结出中东地区长期战争的原因有: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冲突;国际势力的插手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非正义战争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使战争发动者陷于被动。请将下列二战后被迫撤军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美国从越南撤军?②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
③苏联从阿富汗撤军?④美国从朝鲜撤回三八线以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从越南撤军是1973年,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是1954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从朝鲜撤回三八线以南是1953年,故其时间顺序为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领土纠纷
B.民族、宗教矛盾
C.地区霸权主义
D.美苏等国干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