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社会主义阵营在历史上起过的作用有(?)
(1)巩固了社会主义成果,支持了民族解放斗争(2)避免了战争发生,维护了国际秩序
(3)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4)改变了大国强权、为所欲为的状况
A (1)(2)? B (1)(3)? C (2)(4)? D(3)(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 《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美国为首)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4分)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推行这一目的的有利条件。(3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2分)
参考答案:
(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1分)
分析: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1分)
(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1分)
因素:经济全球化需和平、稳定的环境;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国际多极化新力量遏制了战争。(3分)
(3)理由:朝鲜半岛分裂,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重工业(一边倒外交);日本经济复兴。(任答两点,共2分)
(4)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1分)
条件: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量受到削弱;美国新经济促进国力增强,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
(5)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倡导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等关键文字信息来概括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两国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原因。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美苏势均力敌以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所给的观点,冷战对亚洲地区既有热战也有冷战,热战可以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角度回答,冷战从朝鲜半岛分裂、 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以及日本经济的复兴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4)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来概括条件。第(5)问认识国际形势属于开放题型,可以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新秩序角度去综合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表比较了中国和欧洲从公元l世纪到1700年期间的经济表现。其中:公元l世纪初和 公元1000年,?欧洲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相比较各是什么情况?(2分)公元 1300年中国人均收入处于什么状?况(2分)这一状况说明了什么?(2分)公元1700年 欧洲人的收入与欧洲前一时期和同时期的中国人收?人比较都高于1/3以上,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什么?(4分)
材料二?美国从抗战胜利后到2007年在亚太地区的外交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方式主要是哪两种?(4分)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美国 “重返亚?太”的战略。请你根据材料二,就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进行简要的评述。(6分)
参考答案:(1)情况:公元1世纪初欧洲人均收入高于中国,公元1000年欧洲人均收入低于中国。(2分,各1分)状况:公元1300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1/3,仍高于欧洲。(2分)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高于同时期的欧洲。(2分)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各2分。表达相应意思即给相应的分)
(2)外交方式:军事外交,政治外交(非军事外交)。(4分,各2分。表达相应意思即可)简要评述:这一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探究,答案参考如下:结论:实际上美国就一直没有离开亚太地区。(2分,可略加阐述)“重返亚太”的主要原因:中国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称霸亚太等。(4分,各2分。这里包括了目的)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直接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对1300年中国状况的分析,注意要从表格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本问是从经济的角度对中西进行了比较,这一状况说明的问题也是从经济方面总结答案;最后一小问分析欧洲在1700年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所学16、17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总结分析。
(2)依据材料可知,图9、10、11、13、15是军事方式,图12、14是政治方式;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第一层次可结合材料二,可以得出结论,美国从未离开亚太;第二层次可围绕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原因、目的、影响展开评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②缓和与动荡并存 ③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今时代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局势整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有冲突和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切尼的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轮的“冷战”。第一次“冷战”启动的领导人和时间是(?)
A.杜鲁门,1946年
B.斯大林,1947年
C.艾德礼,1945年
D.丘吉尔,1946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