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2年2月《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嚣谋求霸权,每~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公报解读准确的有(? )
①对当时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美国的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有助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72年2月”和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②④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中美两国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样中国在1971年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③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他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发展内容的认识。洋务运动前期重点是“练兵制器”,以军事建设为主;后期重点是“求富”,以民用工业发展为主。题目要求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前十年”的发展内容,很显然是指军事建设的内容,选项中只有B所展示的图片符合推论,而其余三张图片属于民用工业以及文化事业的内容,故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封建社会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家天下”思想的影响
B.诸侯争霸的教训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小农经济的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是
A.推动工矿企业的恢复生产
B.取得美国的援助
C.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D.实现外贸的对等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原创)上海有“中国近代化的缩影”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
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商口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是在台湾,而不是在上海。其余选项所述事件均发生在上海。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