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2: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3: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和材料3,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材料2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改变“政治卑微”地位?(4分)
(3)据材料3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3分)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2分)
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2分)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
民霸主地位。(3分)
(4)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由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本题解析:(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不难发现英德两国关系的变化即英国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2)材料二中文字“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说明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联系德国统一后的史实可以直接归纳出原因;(3)从材料三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在利用法国制衡劲敌德国;(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从中提炼出有关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实质和变化的规律特征即可。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
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可给分)(4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 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国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的时机已经成熟。(2分)
二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4分)
(2)影响: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4分)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为打败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2分)
(3)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美国的参战都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4分)
(4)与第三种趋向相吻合。(2分)
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导致法西斯的扩张非但未能得到及早遏制,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任意2点,2分)
第二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自己放松了警惕,使希特勒德国有机可乘;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任意2点,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中美国对“一战”的态度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美国对“二战”的态度着重依据材料二的信息;第(2)问中美国的参战对战争的进程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美国参战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从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美国的地位即可看出;第(3)问关于对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表现认识,可以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对战争进程、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方面分析;第(4)问关于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是第三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国际关系分析其他两种趋势不出现的原因。
点评:关于美国对两战进程的影响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着重把握其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79年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
A.反法性质
B.反英性质
C.反俄性质
D.反意性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战前德奥结盟的目的在于反对俄国对巴尔干半岛利益的争夺,所以答案选C,A ?B 两项表述不符合德奥结盟的目和史实,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德意奥三国在一战中结成了同盟。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
C.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片的能力。由图片及题干可知是“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故排除A;B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