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16分)。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读下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小题2: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读上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小题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本题解析:
第(1)问本题是选答题,选择任何一个时期要注意从国内外的因素作答。第(2)问结合书本知识或从图16中可以得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处理国家关系时“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
A.苏联渐趋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D.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轻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选D。ABC都是背景,不是原因。
点评:80年代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如何在不断地变化的国际形势中保持自己的稳定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经济的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邓小平此时提出了我国外交的韬光养晦的策略,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它使我国在国家外交中不仅保持了游刃有余的状态,而且抓住了时机,加快发展了自己,对于我国的建设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与苏联改善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宋代很重视对外贸易,在广州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市舶司
D.布政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 ]
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