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孙中山的民主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及对现实意义。①②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③④的任务已经完成。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对均田制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②?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 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健是明确均田制的性质和作用,只要考生通过分析均田制实行的背景及其内容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北魏均田制是在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了历史潮流进行改革,所以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内容来看,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颁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而同时也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和减轻了赋税;均田令,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较好地协调了矛盾,因此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较完备的土地制度。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判断,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要求,故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多党制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一项重要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等考点的理解。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是中国人民根据革命历史和现实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存在,它们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第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第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名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第四,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第五,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考点: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A.巩固皇权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方割据混战
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谈根源,要从经济基础上寻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选B。ACD项都是政治方面,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时间是1514年之后的325年,即1839年,实际上材料要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C D三项表述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项表述错误,故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考高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希望引起学生的观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