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军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因此选B.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此材料中所说的“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指的是
[? ]
A.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B.叶利钦主导的俄罗斯联邦
C.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
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遭受到挫折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政治经济体制僵化积重难返
C.只是小修小补
D.个人作风专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
[? ]
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2009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德国人民推倒了竖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

[? ]
A.促进了东西徳交流,有利亲人团聚
B.结束美苏军事占领,收复被占领土
C.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民族统一
D.终结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