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
材料一?早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出现了“济贫法”之类的福利措施。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大都带有济贫性质,而且项目很少,范围窄,费用有限。而当代意义上的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完善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补助等内容。这一制度为什么在二战后广泛流行呢?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破坏使得自由主义丧失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的必要。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材料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作用显而易见。第一,它的实施缩小了贫富差距。第二,社会福利满足了多数人的最低经济需求,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也为公民的发展权打好了基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抵御能力。第三,政府通过调个社会福利措施来刺激或抑制内需,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此外,国家还围绕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一的庞大的服务体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就业机会,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样,我们得出来一个结论,“社会福利制度说成是消灭剥削和贫困,导致社会普遍福利,导致阶级同化的“收入革命”。?
——据《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质》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盛行的原因。(4分)
(2)评价材料二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社会福利盛行的根本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物质基础:战后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2)对于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表示认可。但是结论不同意。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资产阶级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这种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允许范围内的一种措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在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下进行,在这种调整中,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工人阶级着想,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虽得到了改善,但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工人的被雇用地位并没有改变。因而不仅没有消灭剥削和贫困,没有消灭阶级同化,相反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8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可以得出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依据材料“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可以得出其物质基础为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2)依据材料二,只看到了西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其消极作用,所以对其观点不能完全认同,我们还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实质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更好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和剥削,所以其结论是不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的照片,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同民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图l 美国国营铁路公司
 图2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
 图3 日本国营NHK电视台
 图4 联邦德国国营铁路
|
[? ]
|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B.资本主义圉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 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 1/4。持续几年的危机使失业工人受尽饥寒之苦。据当时记载,在许多城市的周围,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栖身之所。
|
?——昊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材料二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廉价卖车
|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工人的这些状况必然会引发什么问题?当时的胡佛政府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经济危机爆发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2)阶级矛盾激化。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非但没有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3)经济危机具体说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而造成的,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结束无政府状态,同时还应尽可能扩大市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