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8 11:19:35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下面对下图喻义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疯狂镇压革命党人 B.袁世凯上后台,独裁专制,镇压革命 C.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对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 D.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是以漫画为材料,“猿猴”代表袁世凯,他挥舞“专制”的大刀,镇压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 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 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文化有助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因此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因此AC正确;B项正确,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材料对此有明确的交代。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来对儒学的非常崇拜来。 点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统一性和内聚性使得中国长期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中的消极的一面也需要掌握,主要是对人性的遏制和对政治上专制集权的维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观察右图,它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
 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盎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科学对工业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结合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人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2)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 (3)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科技的发展为切入点,考察了近代、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影响。第(3)问,要注意中国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关系,掌握科技发展的几个重要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来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C点到D点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 B.“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影响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图中C点到D点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1965年,B是在1966年发动,C是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以后,D是在1978年开始,只有A符合题意,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内容之一就是减少城镇人口,缓解经济压力。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