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2019-06-28 11:27:13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认为秦朝“罢侯置守”是“行大公”,其依据在于它 ①有利于打破血缘政治 ②有利于维护专制皇权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罢侯置守”是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王夫之认为秦朝“罢侯置守”是“行大公”的依据,实际就是在考查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郡县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跟维护专制皇权无关,②得以排除。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措施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罗马帝国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法制,中国古代虽是人治社会,但历朝历代也很重视法律的完善,治国思想一般采用“外儒内法”;削弱地方权力,强化皇权,重视思想控制都是中国皇帝的做法,故选D 考点:中西方制度比较? 点评:关于中西方的比较,还可以考查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孟子等,西方的苏格拉底等,另外中西宗教的比较也是常考内容(道教--基督教)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20分)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4分) 材料二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6分)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6分)
参考答案:(1)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根源:君主专制制度。 (4分) (2)含义: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变革(或从君主专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或社会生活日益平等化、文明化)。(4分) (3)变化:①由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②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③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向城乡平等。(6分) (4)政治:文革结束,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文化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6分,)
本题解析:(1)“现象”较易归纳,材料突出了君权对官员命运的决定作用,这种现象根源于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萧从姓盐商的言论不难理解出,中国自古以来未有民主制度,民国后,民主观念和制度第一次确立。第(3)问中关注1979年后的三个变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代表名额中农村人数的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民主制度发展的背景或者说原因。可以从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多元以及教育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古今中国民主制的发展 点评:我国自秦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两千多年相沿不衰。中国古代从未建立过民主制,近代民主观念更无从谈起。在辛亥革命后,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观念逐渐的深入人心。随着新中国建设的不断地深入发展,教育、国民素质的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民主观念和制度建设不断的加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 16分) 材料一 右图:秦朝政治结构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 N 。佩弗《远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分) (3)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相同点和本质上的不同点。( 4 分) (4)材料四“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 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 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秦朝:皇权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 (2分) 雅典: 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多数人)( 2 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分) (3)相同点:都属于民主政体,政权在大多数人手里(任写出一句即可得2分) 不同点: 雅典的民主制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1分) 近代西方的民主,其民主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1 分) (4)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2 分)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 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