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毛泽东的题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式提出是在1959年
B.这是科学文化工作的长期方针
C.执行这一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D.这一方针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1956年为繁荣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亲手题词上图,所以A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B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应直接排除,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管子?任法》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法是君主统治的工具
B.社会的分工十分明确
C.法律的实施等级明显
D.体现了古代民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美国霸权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
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缓和
C.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壮大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逐年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点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太学”即可判断选择C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由此创办太学,推崇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是不可能的。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表明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态度,与二战初期相比不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1)经济因素——西欧走向联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因素——既要摆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压力的需要;关键因素——法德和解。(6分)
(2)材料二表明随着欧洲走向联合,它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的马首是瞻。(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再结合政治、经济因素回答原因。。
(2)注意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意义,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应该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是本节的难点,要参考本课前言中舒曼计划来理解。从欧洲的联合中认识到“和平,发展,统一”是时代的主流,从法德恩怨的消除认识到“尊重差异,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欧共体经济力量的强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