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其表现不包括( )
A.建立北约组织
B.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C.发动朝鲜战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2、判断题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19日晚巴黎峰会上,欧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其后,英法美等多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抓获后因伤重不治身亡。以上材料表明了?
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是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邓小平文选》卷三
材料三: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
——1999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5分)
(2)材料二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2分)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2分)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1991年
1月7日—2月28日,海湾战争爆发
2月3日,意大利共产党更名为左翼共产党。
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蒂夫·甘地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炸身亡。
6月1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
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
7月31日,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签署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8月14日,苏联公布新联盟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立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此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
家联合体。
1992年
3月—4月,波黑内战开始。
4月1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4月30日—5月初,洛杉矶发生大规模种族骚乱,死伤数千人,物质损失逾7亿美元。
6月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
7月26日—8月9日,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塞罗那举行。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下卷)
概括以上材料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
5、判断题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敌对行动包括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