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保守与进取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10分)
如何理解“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参考答案:
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2分)
(1)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1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1分)(评分说明:如果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给1分,单独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给分。)他们采取进取政策:如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分)而中国却采取相反的保守对策:如明朝采取海禁政策、朝贡贸易;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天朝上国(4分)(评分说明:仅回答“重农抑商”只给1分)
评分说明:如果回答重商主义或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给1分,同时回答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给2分。
本题解析: 明清时期世界潮流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工业化,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外拓展;第二小问,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此时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中国近代化问题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采用近代化史观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
A.汉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