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
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材料二?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材料三?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中国的对香港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即使是英美政府,亦对中国的表现表示满意,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未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香港人的印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三个“跪在地上办外交”的例子。(3分)
(2)材料二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6分)
(3)材料三中香港市民担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干预”政策指的是什么? (4分)
(4)由以上几则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材料二:1956 年12 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实际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
材料三:1956 年7 月17 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指出:“计划必须建立在平稳和可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能力,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
材料四:1957 年4 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开始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指标变化情况。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二五”计划酝酿过程中的指标起落变化的原因。
(3)从“二五”计划酝酿到“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判断题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
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4、判断题 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5、判断题 (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材料四:2005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中国式”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但中国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中国的圣诞节也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摘编自《华盛顿邮报》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1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6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美式春节”和“中式圣诞”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