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3分)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精神层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制度层面: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器物层面:工业革命迅速扩展。(3分)
(2)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分)
原因: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对西方了解较为肤浅;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守旧思想势力强大,使变革举步维艰;经济方面,新经济因素出现较晚,且力量较为弱小。(3分,任答三点即可)
(3)改进:变革传统思想,宣传民主科学。(1分)
理论基础:进化论思想。(1分)
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分)
本题解析:
(1)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材料一指出: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联系所学知识,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列举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2)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3)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其理论基础是进化论思想。进化论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摘自[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摘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 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摘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4分)
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参考答案:(14分)
(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2分)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2分)
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2分,任答2点即可)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4分)
(3)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讲述的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美日由于经济关系遭到了冲击,材料三日本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即是日本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后采取的措施。日本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国家力量、国内外情况、地理位置等。因此影响日美关系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万马齐喑究可哀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千树万树梨花开
91EXAM.orgD.无可奈何花落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A形容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和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产生;B形容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清末,面对国内严峻的反清反封建浪潮,清政府被迫打出了“新政”等晃子,但也确定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完蛋了,而一战时,由于欧美列强们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春天,所以C对,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是: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发展。(3分)
(2)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分)
对殖民地而言:①亚非拉长期遭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奴役,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②殖民主义瓦解了亚非拉传统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4分)
(3)促进: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迅速提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
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各民族往来频繁和相互依赖的加强。(3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