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合,雅典梭伦改革的内容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C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的科举制,它是专制的产物,不是民主政治。D项与雅典的内容不相符,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图片一、图片二信息,本文考查古代中国三省六部制度和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导致以上政治制度的差异,从经济角度,可以这样来认识:A.三省六部制本质上从属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的措施,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小农经济(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奠定经济基础;B.雅典伯利克里时代的政治制度,本质上从属于奴隶主民主政治,是源于古希腊雅典不断发展的工商业(开放性、外向型特征),为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这,二者均重视对权力的相互制约,但目的不同,前者是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后者是为实现奴隶主民主政治服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的来历,该称谓最早出现于(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即皇帝的来历,皇帝这一称谓是秦始皇所创立时间为秦朝统一前后,即公元前221年,按照世纪来推算即公元前3世纪末期。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皇帝的来源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7分)
(2)材料二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 (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 分)
参考答案:
(1)三省六部制。(1分)
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6分)
(2)制度:责任内阁制 (1分)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确立共和政体。(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1分)
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4分)
内核:民主法制(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结合“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这时孙中山先生已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防止袁世凯称帝,零食参议院制定了这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参议院可以弹劾总统,这样以防止袁世凯背离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维护共和制度。
(3)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中国靠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等制约权力。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材料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形成,可以看出其共同的制约权力的核心是:民主法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群体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阮籍等七人隐居山阳(今河南修武),纵情于歌、酒、舞之间,文采歌赋各有所长,崇尚老庄,政治上拒绝做官,不与统治者合作。
材料二: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材料三: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四: 以下是明代江南地区女子的歌谣:
歌谣一 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在园中采红花,一朵红花采不了,双双媒人到我家。“我家女儿年纪小,不会伏侍大人家,”“爹阿爹,不要忧,娘阿娘,不要愁,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
歌谣二 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歌谣三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倒。
材料五: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乡人,……性行纯笃,真正做到“日三省乎己”,每日详书自己得失。年方弱冠,孝顺闻名。一次,父亲有病,胡居仁亲自尝父亲的粪便,查验病情。父亲去世后,胡居仁绝食多日,形销骨立。父死,母照俗例作道场超度,他不信道,然而总命难违,撰联明志:“读东儒书,不信西天佛祖;奉北堂命,乃作南无道场”,成为千古佳话。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明朝士人区别于以往士大夫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社会根源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5的真伪,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从事工商业而致富。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尤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影响到士大夫阶层。 (8分)
(2)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礼法约束受到冲击。 (6分)
(3)应该是事实。程朱理学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伦理道德,因此出现这样的人在明朝是非常可能的。(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归纳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明代士大夫特点从材料三中“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与市为贾”的信息,可概括出从事工商业而致富;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角度来分析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思想感情从歌谣中“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大脚好”的信息可得出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第二小问社会根源从明代思想观念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来思考,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礼法约束受到冲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五的信息主要突出胡居仁十分孝顺父母,结合其所处时代来看,正是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理学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伦理道德,因此出现这样的人在明朝是非常可能的,因此应该是事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