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以下是各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②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③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7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但一五计划是提前完成的,1961不结盟国家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1968年,日本超过当时的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A.辛亥革命后受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侵略
D.当时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抓住关键词语“客观”,二要注意选项的叙述有无不符合史实之处。选项A、B、D都是从中国方面叙述的,受其主观意识的影响,不是客观因素,并且国民政府也没有大力扶植,故D项表述错误,新文化运动仅是思想文化潮流,即使推动也是客观性的,选项A属于主观努力的推动,是主观原因。只有C项是从外因叙述的,显然是客观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百
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是?(?)
A.诸侯国之间以争夺周王室权力为目的的混战和兼并
B.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论
C.民族大发展所激发出的思想意识
D.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大革命失败给中国共产党人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警惕革命内部的野心家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D.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纲领和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中共始终坚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和共产党纲领和主张,B、D不正确。A、C相比,C更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6分)在不同学者的眼中,全球化有着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摘自某全球性组织成立宣言,1995年
(1)白海军在上文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他认为的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请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4分)
(2)据材料指出在第二阶段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的主要动力。(2分)
(3)摘抄材料二中最能说明“某全球性组织”宗旨的句子,并据此指出该组织的名称。该组织的成立对全球化有何意义?(4分)
(4)材料一、二中关于全球化的本质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1)含义: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2分)依据: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开始逐步连成一个整体(2分)。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2分)
(3)句子:“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名称:世界贸易组织(WTO)。(2分)意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分)
(4)异:材料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壮大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逐步融合成一个整体;材料二:19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或贸易、金融、货币等)加速融合成一个整体。(4分)同:都是以少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