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8 11:53:36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选择题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这说明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是否继承儒学正统以治理国家 C.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D.是否从人的主观世界去寻求“理”
|
3、选择题 图最能说明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
4、选择题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提倡知行合一
B.强调社会责任感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5、选择题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春秋大一统”
D.“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