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0年,意大利记者提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时,邓小平明快、干脆地回答:“永远保留下去。”这体现了
①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
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客观评价
③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
④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时间“1980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于1981年,故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客观评价不能选;③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能选。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比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异同。
(1)共同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不同特点:
①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同。
a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b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三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作用不同。
a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b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起来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思想理论的精髓所共有的是
A.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分)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4分)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1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2分)
参考答案:(1)梁启超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1分);认为应该通过兴民权、开国会、定宪法从而限制君权、政府的权力(或者答维新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2分)。与康有为一起领导戊戌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2分)
(2)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斗争、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学习西方的产物;都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都规定了法律至上,都规定了人民的权利;都以走向失败成为空文告终;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点则可,4分)
异:前者是在民主革命风潮背景下由清政府颁布,后者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背景下,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前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确立民主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前者内容具有极强的专制色彩,后者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民主宪法(4分,2点即可)。
(3)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4分,2点即可)
(4)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1分)
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2分,答出2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