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这是一种严重夸大化的报道,联系所学史实,应该发生于大跃进运动中,大跃进运动就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为主要特征。B项是1953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改造,与题干无关。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不再出现题干中“放卫星”现象,排除C。人民公社化主要是人为扩大公有制规模,极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题干无关,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夸大性报道,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
|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
英国
|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
? 法国
|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9分)
(2)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特点:英国:妥协性、渐进性,温和性(和平方式),并通过改革渐趋完善的特点;议会起主导作用。(3分)法国:革命性,激进性,反复曲折性的特点,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3分)原因: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受启蒙思想影响不同;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3分)
(2)概述:创造共和制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用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3分)评价: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首创精神;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对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的表格文字的记叙过程中可以看出英国近代政治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的道路,而法国则走过了一条长期的革命道路,其特点表现在英国:妥协性、渐进性,温和性(和平方式),并通过改革渐趋完善的特点;议会起主导作用;法国:革命性,激进性,反复曲折性的特点,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造成二者差别的原因是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受启蒙思想影响不同;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2)材料二中文字“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说明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用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其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点评: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在革命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和模式不尽相同,再加上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各国的代议制特征明显不同,但是他们的实质却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两岸同意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是两岸经贸交流经过30多年互惠互补、相互依存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5月,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加强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两岸签署框架协议,通过逐步取消贸易障碍,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所以B、C、D表述均是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偏离题干主题,因为该协议的通过并不能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日本留学时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回后在军校任教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因反袁斗争积劳成疾,病逝后孙中山赠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的著名将领是?
A.蔡锷
B.杨度
C.唐继尧
D.陆荣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从参加反袁斗争、孙中山高度评价等有效信息进行判断。(立意:善于选取题中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加入了西方的元素。下列最能反映这种特色是
A.上海的方言
B.官场的称谓
C.亲缘的关系
D.石库门建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