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
A.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
B.都强调重建人的哲学
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理性认识
3、判断题 右图是一幅某中学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做的漫画,判断他最有可能是为研究哪一阶段的历史而作

A.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
B.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
C.十年探索时期的“大跃进”
D.新时期的改革建设
4、判断题 材料一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二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6分)
5、判断题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