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①表述不合史实;会馆的出现于按地域竭诚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由此可知②③符合史实;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④,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帮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被定为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此后一直延续近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稳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史实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洋务运动兴起
B.实业救国热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1920年、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大量对中国输出资本的同时,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渝令各省办厂。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A洋务运动兴起和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都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C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都和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考点:实业救国思潮
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以报纸广告来立意的图文题。广告,在当今市场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悄然走进高考试题中,以其题型新颖、贴近生活、图文并茂,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解析比较、综合概括、知识迁移等能力。因此,在平时学习和备战高考时,要注意此类试题的训练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项是明朝废除丞相后的措施,D项是元朝的措施。只有B项为唐宋两朝共同的措施,故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实事求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 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此三者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