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中学的历史课外研究小组正在开展研究活动。请从他们组织的材料(见图)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盛世景象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并没有讲到要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所以排除A;由材料时间“1977年”可知,还没进行改革开放,材料也没涉及政审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所以也排除B、D。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材料所讲述的是为考生减少条件,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该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建交新增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积极展开多边外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很多学生容易认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说法正确。严格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天理”所在,即“格物致知”,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是
A.大街上报童手持报纸向行人叫卖
B.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C.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D.居民们排队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洋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出现的现象。故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此种新现象。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