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三大政治制度”不包括:
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一国两制,这是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所以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故A项错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边疆地区,故B项错误;基层民主实行直接选举,故C项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全盘否定
B.两者对“理”的认识有巨大差别
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D.都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的文字信息说明王阳明没有真正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故本题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历史转折。在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候,能否跟上历史的步伐,是决定这个国家前途的关键问题。(16分)
问题:请联系中国,概括指出这一转折时期欧洲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方面变革的主要表现及结果。
参考答案:政治方面:(6分)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手工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人类社会由封建制度逐步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这种过度大体通过革命和改革两条道路来实现的。(2分)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1分)
18世纪后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对封建旧制度进行全面、根本性的改造,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做出贡献;(1分)
在改革方面,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为其典型代表,改革革除了俄国封建落后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同一时期的清政府保持现状,仍然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因而埋下了衰败的种子。(1分)
经济方面:(2分)
英国在新行路开辟之后,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并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使英国很快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分)
而这时的清政府却采取限制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能缓慢发展。(1分)
思想方面:(2分)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而中国明清之际崇实学风逐渐消失,清朝统治者更加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中西文化交流也断绝。(2分)
本题解析: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欧洲封建君主竞相进行了改革,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和发展以及殖民国家积极推行殖民扩张。而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却危机四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入不敷出,对外部的世界和时代的变化根本不了解。很显然,中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