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整理及再认再现的能力,回顾二战时期的历史可知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属,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因此D的表述不合题干。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为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l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l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5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参考答案:(1)同:失败的一方都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1分)
异: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出现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4分)
(2)举例: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1分)
说明: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的行动把强大的美国拖入二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13本的失败。(4分)(例子和说明只要能符合题意即可)
本题解析:(1)第一问,两次海战的相同点可依据材料一中的“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及材料二中的“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二者的不同点,可以从两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的规模上来分析整理。
(2)第二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战术”、“战略”这两个概念,战术是指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主要包括:战斗基本原则以及战斗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等,而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依据这样两个概念来分析解决举例及说明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0年”“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可知,美国准备从军事上为遭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为此美国通过了《租借法》,因此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而安倍的话“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是在质疑东京审判。故B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