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可知朝鲜战争促使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故B项为最佳选项;材料中“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只是表明这场战争使中国更加彻底的倒向苏联,并不足以说明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故A项不正确;朝鲜战争并没有使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也没有改变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故C、D两项观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渡过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新旧格局的交替既不是指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也非指地区性冲突的演变,而是指国际经济力量中心变化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谁?二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分别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1)国家: 美、苏。(1分)变化: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分)事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2分,任选两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事例亦可)
(2)国家:法、德。(1分)?变化: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2分)
事例: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或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或西欧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2分,任选两项即可)
(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1分)?影响: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分)
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分)
本题解析:本题就内容而言考查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其难度比较低,属于教材原文的记忆和应用。
(1)结合材料反映的时间,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美、苏。二战后两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根据材料二中“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法国和德国。战后两国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3)根据我们的政治常识,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从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等方面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主要在于( )?
A.非执政党的长期颠覆与破坏?
B.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推动?
C.教条主义地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原因,由于东欧各国袭用当时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符合各国的国情,矛盾日积月累而成剧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2分)据此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3分)
参考答案:(1)意识形态:反对共产主义。真实含义:根据国家的利益,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4分)
(2)中国已成为五大实力中心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利用同中国的和解加强同苏联争霸中的优势。(3分)
(3)态势: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美苏争霸的重心在欧洲。2分
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结束越南战争,从亚洲撤出部分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文字“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的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反对共产主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外加爱哦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从国家的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从材料二中“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和材料四中“遏制已过时了”以及材料五中“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来概括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争霸在处于优势,美苏美苏争霸的重心在欧洲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美苏冷战在亚洲推行热战的结果导致越南战争失败的角度思考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