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至十七大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以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①反映了中共十四大的会议内容,②出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③应该出现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共十一届大会上,④把邓小平理论摆在了突出位置,反映的是中共十五大,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②①④,答案选B项。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指出了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BCD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而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是中共80年代就已经完成的,不属于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内容。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 ]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施五年计划,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举措。下列是《中国青年报》编辑的新时期历次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
——转自《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重大改革举动。
(2)“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简答在新时期实行“五年计划”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参考答案:(1)“六五”——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设立经济特区等。“七五”——扩大企业自主权;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实行治理整顿等。“八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九五”——加强宏观调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
(2)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本题解析: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题围绕此热点命题,里面考查的知识点比较新,但对于学生而言,(1)问,要求回答出“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的具体成就难度显得大了一些。(2)问,要注意科学发展观的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共十四大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材料怎样的新颖,但是考的和心知识点只是“中共十四大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他几个和中共十四大毫无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