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有关对欧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问世有利于加深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B.它于20世纪末正式问世
C.它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D.使欧洲一体化成为自上而下的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 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2分)
不同点:关于宇宙本原,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2分)
关于认识论,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守仁(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分)
(2)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3分)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解答时要依据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归纳分析,一定要答出宋明理学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即哲学化、思辨化。第二小问关于两派的不同观点,要从“本原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分析即可。
第(2)问,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深层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把握分析的角度,分析背景时注意从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思想文化: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争论的结果对中国的形象不利的原因应该从中国、西方两方面考虑。西方: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中国: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该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命题。”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主张?它对封建社会有何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治国思想:仁政。(1分)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1分)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分)
影响:它使儒家思想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2分)
(3)态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1分)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明夷待访录》的影响。(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从百家争鸣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发展。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仁政”主张及其标准和实质,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第二问主要考查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第三问主要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的主张,要求学生能结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背景指出其对君主专制批判的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③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
④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清代加强了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统治,对我们的启示有:要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民族平等;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防范不测事件发生;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调动积极性
点评:加强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管理,有效维护国家统一是历朝关注的重点,其一些好的做法到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是有关联合国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安全理事会任何一个理事国均拥有否决权
B.联合国的决议必需经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
C.联合国大会有权采取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
D.联合国的成员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合国只有常任理事国才能行使否决权,联合国的决议由联合国全体成员国投票决定,大部分只要获得参与投票(即排除那些未投票或投弃权票的成员国)的半数以上成员国的支持即获得通过。但是 “重要问题之决议”,则需要获得参与投票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国的支持才可通过,不需要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才有权力可以采取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