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 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
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 文成公主入藏并非是对外交流,而是国内民族交流;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属于对外交流; ③ 大力推行道教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也不属于中外交流范畴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
1970年
| 美
| 日
| 西德
| 法国
| 资本主义世界
|
工业总产值
| 37.8
| 9.45
| 10.1
| 6.5
| 100%
|
出口贸易
| 15.2
| 6.9
| 12.2
| 6.4
| 100%
|
黄金外汇储备
| 5.3
| 5.2
| 14.6
| 5.3
| 100%
|
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回答:小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在什么时候走向联合?(2分)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6分)
小题2: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联合组织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概述走向联合的趋势特点。(4分)
小题3:根据材料二、三,阐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分)。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为了欧洲国家自身的利益必须联合。(6分)
(2)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改名为欧盟(4分)。国家数目逐渐扩大、领域扩大深化。(4分)
(3)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中的第(1)小问考查西欧走向联合的时间,需要学生准确再现教材知识;第(2)小问考查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这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后的时代特征,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与西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考查西欧走向联合的进程,需要学生准确再现教材知识。第(3)问考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变化,依据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和材料三中外交关系的变化,可以分析得出其变化。
点评:关于以表格形式作为历史材料的题目,其做题基本方法:(1)注意把握表格的标题;(2)注意把握其比较的项目;(3)注意其中的数据变化,这是做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强调了“赏罚”在治理国民中的重要性,这符合法家学派的主张,故而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D项是墨家学派的开创者。
点评: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董仲舒新发展的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仁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道家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