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
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颁布的的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点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下面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具体基础知识可知诸侯割据局面客观上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阶级利益来看,两者都是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流派来看,两者都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仁的思想和民本思想的体现,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人性来看,孟子主张人性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恶,C项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