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启蒙运动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2分)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22分)
(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4分)
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先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特点: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了社会转型。(4分,答出2点即可)
(3)特点:现代化启蒙(答救亡图存可得1分)。(2分)
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4分)
(4)认识: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4分,答出2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鲁国尚儒学” “齐地学术较为庞杂”“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百家争鸣的作用回答,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先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等。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 文艺复兴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民族危机严重的外因和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的内因回答。
(4)根据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甚至社会转型的思想精神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重庆史事
| 史事解读
|
①
| 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
②
|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
③
|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
④
|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 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结合反映时代进步的历史事实,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的素养。结合教材的原文知识,ABC的说法和解答是正确的,虽然D选项中的重庆史事部分是正确的,但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并不属于“一五”的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历史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二月逆流”?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中国原子弹爆炸?④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⑤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⑥周恩来逝世
⑦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A.⑦④②⑧⑥
B.④①③⑤⑥
C.④③②⑥⑤
D.④⑦⑧②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二月逆流”1967年;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③中国原子弹爆炸1964;④中共八届八中全会1959年;⑤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6年2月25日;⑥周恩来逝世1976年1月8日;⑦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1958年;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1968年。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李贽
C.朱熹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指出“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人心之中。可知材料信息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要跨国界发展,经济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过程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和反对,理由是什么?
(2)既然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参考答案:(1)理由是:一是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二是全球化带来利益的不均衡性,将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三是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四是经济全球化也会加剧生态破坏等
(2)对策: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契机,积极争取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运用国际惯例,不断增强全国经济的竞争力;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产业;营建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题解析:本试题主要是根据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加以提炼。第一问回答一些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抵制理由是要求我们回答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第二问回答相对开放一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