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属于民间交往,尚不能说明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项是秘密进行的,说明两国关系还不够“正常”。D项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间是有区别的。《中美联合公报》签订后,中美对抗的局面结束,说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言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宋代陆九渊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言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是荀子的言论。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三教并立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
①儒学受到严重挑战
②理学形成?
③儒、道、佛互相融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
A.稳定物价
B.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3分)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2分)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一五”计划;(1分)
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
(2)实践: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2分)
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任意两点得2分)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3分)
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任意两点得2分)
(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选择工业化道路;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