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尉”、____“北京奥运”、“炒股”、_____和“雄起”。其中空格中的两条是对其余8条的准确概括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们应该是
[? ]
A、西部大开发、解放思想
B、入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共“八大”提出关于我国当时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论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期的中国引起什么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社会现象: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高于一切,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影响: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挫伤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3)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3)据材料三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条件:铁犁牛耕的推广(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原因:工业文明冲击。
(3)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理由: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
(5)变化: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原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
D.首先是从城市而后是到农村进行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